5月20日,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發布關于建筑材料價格異常波動的風險提示:今年以來,受市場等多重因素影響,水泥、砂石、混凝土、鋼材、銅材及電線電纜等建筑材料價格普遍上漲,疊加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造成的價格低谷因素,建筑材料價格同比漲幅較大。同時,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造價站已在《深圳建設工程價格信息》中多次發布警示信息。
這并不是空穴來風。一家裝修公司負責人表示,從去年年中開始,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就不斷上調價格,從石膏板、板材、管材、線材到商砼(混凝土)、輕鋼龍骨等,無一例外要求漲價。這讓他很為難。因為年前公司已經與客戶簽好合同,現在材料全部漲價,不要說賺錢,連成本都很難收回。
我國玻璃價格指數顯示,截至5月7日,玻璃價格指數已經高達1635.24點,再創歷史新高,相較2020年低點的981.89點上漲66.54%。一家玻璃公司負責人抱怨說,玻璃價格從去年最低1200元/噸漲到2400多元/噸,價格翻了一番,現在只能生產簽好合同的產品,有新的合同也不敢簽。
據了解,“五一”假期后,從鋼坯到鋼材,再到原材料、再生鋼鐵原料,鋼材價格繼續大漲。相關統計顯示,5月8日,天津天鋼、江蘇徐鋼集團等95家鋼廠上調廢鋼采購價,漲價區間為10元/噸至200元/噸。
不止建材,截至今年3月,57種主要大宗商品中,30種商品漲幅超過10%,原油、聚合MDI、闊葉橡膠等11種商品漲幅超過30%,純苯年內漲幅更是超過50%。
對此,國家發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主任、新聞發言人金賢東表示,主要是由于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全球流動性寬松及市場預期等因素疊加影響。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對我國的影響有利有弊,一方面有利于提升上游原材料企業盈利能力、降低債務風險,另一方面也會導致中下游制造業經營成本上升,影響行業效益。
5月2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五部門聯合約談鐵礦石、鋼材、銅、鋁等行業具有較強市場影響力的重點企業,并要求有關重點企業要促進上下游行業協調發展,維護行業良好生態;要依法合規有序經營,帶頭維護大宗商品市場價格秩序,不得相互串通操縱市場價格、捏造散播漲價信息,不得囤積居奇、哄抬價格。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也提醒建設工程各方主體,應增強風險防范意識,在新簽訂合同時應充分考慮施工期間建筑材料等變動因素對工程實施的影響,確保工程質量和施工安全,保證工程按期交付使用。
文章來源:中國建材信息總網
(中國磚瓦網 轉載請注明出處)
|